孩子:
病毒好不容易有所緩和了,學校也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準備開學了。
當老師在群里發(fā)開學通知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有史以來最長的假期,宣告結束。
看著你一頭栽進床上,嘴里大喊著“我不想開學”的樣子,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昨天開學第一天,我和爸爸輪流到你房間里叫了三次,你硬是賴著不起床。
再叫你時,你突然“哇”地一聲就哭了出來,朝我大喊:“媽媽,我不想去上學!”
其實,媽媽能理解你的心情,沒辦法責罵你,只能一邊給你穿衣服,一邊哄著你去洗漱。
折騰了一早上,可算把你送進校園里了。
回到家后,媽媽自己一個人冷靜下來,寫下這封信,決定好好跟你聊聊上學這回事兒。
1
讀書是每個人的必經(jīng)之路
媽媽想先給你看下前段時間這張刷屏全網(wǎng)的照片。
這是湖北五峰菜市場,一個叫恩雅的小妹妹,她比你小3歲。
自從復工以來,恩雅的爸爸媽媽一直在菜市場里賣鹵菜,因為家里沒人照顧她,就把她帶在身邊。
平日里,爸爸做鹵菜,媽媽賣鹵菜,而小恩雅就坐在那案板下小小的空間里學習、上網(wǎng)課。
案板下的空間很有限,經(jīng)常會碰到頭,光線也不是很好,但她依舊坐得筆直,學得認真。
比起那些在家舒舒服服上課,冷了有暖氣,熱了有空調,困了睡大覺,醒了打游戲的孩子。
小恩雅天真的笑容,認真的模樣,顯得更加珍貴和感人。
很多網(wǎng)友評價這張照片“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評價小恩雅“眼中有光,心中有夢”。
我想,恩雅妹妹身上的這些精神和品質,總有一天會帶著她,走出菜市場,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寶貝,你知道嗎?
讀書,是每個人的必經(jīng)之路,所有人都在坦然接受這條路。
每個普通家庭,每個普通人,都在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讀書。
而讀書這條路,終究會引領我們走向未來。
還記得上次你和媽媽一起看的那部《翻山涉水上學去》的紀錄片嗎?
片子里記錄了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的故事。
跟你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為了上學,有的要獨自穿越猛獸密布的草原,有的要穿越炙熱無比的沙漠;
有的要走過萬丈高空的索橋,要克服超過零下50℃的嚴寒、要劃著蘆葦做的船獨自穿過8000多平米的湖面……
我們都上過學,或是走路,或是公交,或是汽車接送,但我們從未想象過,在世界上各個角落里,還有那么多孩子,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上學。
你問我,他們不害怕嗎?
怕啊!他們當然害怕,但他們更怕失去寶貴的讀書機會。
因為,只有讀書,才能帶來改變命運的機會。
生活,不可能總讓你永遠開心順遂,可總有人能堅強地走下去。
沒有什么開掛的人生,只有逆流而上的努力。
沒有什么天生倔犟,只是為了夢想寸步不讓。
2
讀書苦,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之前,泰國一位媽媽火了,因為她5歲的兒子,一大早就鬧著不想上學,怎么勸都沒用。
說起這場面,你是不是有點熟悉?
但有意思的是,這位媽媽并沒有生氣,而是很干脆地給他請了一天假。
還耐心地告訴他:“你可以不去上學,但是為了生活,你需要出去賺錢哦?!?/span>
于是,這位媽媽就帶著孩子一起去街上撿瓶子,一開始,孩子還覺得很好玩,但沒過多久就開始喊累了。
這位媽媽沒有心軟,堅持帶著他走了3公里路,撿了一小袋瓶子,換了2泰銖。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累得走不動路了,他問媽媽:“媽媽,我們坐公交車回家吧?!?/span>
媽媽拒絕了她,說:“坐公交一個人要10泰銖,你有錢嗎?”
看著自己手里的2泰銖,小孩子只好繼續(xù)往回走。
當他看到冰淇淋店,他跟媽媽說想吃冰淇淋,媽媽說:“冰淇淋要5泰銖,我們錢夠嗎?”
多次被拒絕后,孩子才發(fā)現(xiàn),上學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他跟媽媽說:“好熱,好累,我想上學,我要回家?!?/span>
孩子,你看,人生就是這樣,唯累過,方知閑。唯苦過,方知甜。
著名作家李敖有句名言:“不怕苦,吃苦半輩子,怕吃苦,吃苦一輩子,說的就是讀書這回事?!?/span>
你覺得讀書苦,是因為你沒有吃過別的苦。
你總抱怨要早起去上課太累了,是因為你沒有見過凌晨四點的街頭。
網(wǎng)上曾曝光這樣一張凌晨時間表:
1:00:賣水果的婆婆準備收攤了
1:30:外賣小哥還在給加班的白領送去夜宵
2:00:飯局上應酬的中年人才剛到家
3:00:值班的護工正在全力配合搶救剛送來的病人
3:30:貨車司機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
4:30:賣早餐的婆婆吃力地穿過逼仄的弄堂
5:00:喚醒城市的環(huán)衛(wèi)工走上蕭瑟的街頭
當你還在睡夢中的時候,這個城市有人正在用力生活;
當你醒來的時候,有的人還未有機會入眠。
孩子,我們需要感受幸福,但更要了解辛苦,因為眼下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
讀書固然辛苦,但不讀書的人生,會苦上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
3
讀書,是你看世界的路
知乎上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問題:
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后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
底下的熱門回答是:
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它們已經(jīng)成了我現(xiàn)在的骨和肉。
讀書,正是如此。
你所接觸的知識,它不會立竿見影,但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思想和言行,它會帶著你去接觸更多不一樣的人,看更多不一樣的風景。
媽媽老家的小鎮(zhèn)上,有很多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他們早早地輟了學,有的南下打工,一部分不顧父母反對,遠嫁給廠里認識的小伙子,一起生活在工廠宿舍里;
有的聽從家里安排,匆匆忙忙結婚生子,孩子扔給爺爺奶奶后繼續(xù)外出打工......
每天要忍受鄰里的閑言碎語和狗血八卦,要苦惱柴米油鹽和孩子上學,為了一點小事亂喊亂叫,大半輩子窩在小鎮(zhèn)上坐井觀天,失去自我。
其實,這就是讀書帶來的一個輪回,沒有絕好的家世背景的人,如果不上學,就意味著接觸不到更優(yōu)秀的人,更好的圈子,眼界和格局只會停滯在一個很小的空間里,直到失去動力,得過且過。
就像有位作家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孩子,讀書會讓你見識更大的世界,會讓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還有,媽媽讓你去上學,不僅僅只是想讓你考高分,而是想讓你知道:
文字很美,有無數(shù)你未曾經(jīng)歷過的人生可以體驗;
歷史很遠,有很多曾經(jīng)輝煌過的文明值得你去了解;
世界很大,有很多從未見過的風景值得你去探索......
求學不易,但知識寶貴;生活不易,但人間值得。
愿你,不抱怨,不氣餒,做一個敢于挑戰(zhàn),不畏困難的小英雄;
愿你,多學習,常思考,做一個用感性去看待世界,用理性去對待世界的小少年。
最后,也希望你永遠記住,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困難,爸媽永遠都是你最堅實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