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中三年的學習,初中老師總結為三句話:初一沒學好,初二就跟不上,初二跟不上初三就晚了,這三句話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①初一沒學好所以導致成績忽上忽下②初二跟不上所以導致兩極分化差距越拉越大③初二落下太多初三太晚了補不起來,所以導致被淘汰出局!接下來就這三個問題形成的原因做一個詳細的分析。
第一、初一沒學好,所以導致很多學生成績忽上忽下。
之所以沒有學好,是因為很多孩子沒有完成小學與初中的成功對接和順利過度,小學的時候孩子只學語數(shù)外三門主課,所以知識量少,作業(yè)少再加上知識也比較簡單,所以他們能夠掌握到位,可是到了初中以后,一下子增加了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四門功課變成了七門功課,同時初中的知識要比小學難很多,作業(yè)增加難度增加,所以導致很多孩子一時半會適應不了,七門功課顧此失彼沒有復習到位,導致成績忽上忽下。
很多孩子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語數(shù)外還能考八九十分,可是進入初中以后適應不了初一七門功課的知識量,很多該背的知識沒有背會,只能考四五十分。所以七門功課總分700分別的孩子能考五六百分,他只能考四五百分甚至更低和別的孩子總分相差了一二百分。
初中三年,初三要比初二的知識難,初二又比初一的知識難,而且初二又加了一門新課物理,因此如果初一沒有學好,那么面對初二的更難的知識,很多孩子就會很吃力,就會有很多知識搞不懂。同時由于各門功課知識前后銜接緊密,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初二要用初一學過的概念公式和定律,如果初一的時候沒有掌握到位出現(xiàn)了斷層,那么孩子就學不懂初二的知識,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他就聽不懂老師講課,聽課效率就會很低,成績越來越差,越來越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
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這就是初二兩極分化形成的很主要原因,正如上圖所言聽不懂老師講課了,出工出力不出活只不過在等待著中考辦一下畢業(yè)離校手續(xù)而已!所以孩子進入初中以后,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不能讓孩子出現(xiàn)偏科,必須把每一門功課的成績都保持在80分以上,只有這樣才能穩(wěn)重有進才能避免兩極分化才能在進入初三以后沖刺上來考上高中!
第三、初二沒有趕上來,落下太多,等到了初三了,已經(jīng)來不及了,所以出現(xiàn)了天上地下,很多學生被淘汰出局,連一所普通高中都沒有考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按時按頓吃才能消化掉。所以任何一個學生都不可能做到在初三不到一年的時間,補齊初一初二落下的那么多知識,更何況初三還要加一門化學。同時初三還要進行體育考試,電腦操作,理化試驗考試,如果這個時候去補初一初二落下的知識,那么就沒有時間去復習初三新學的知識,如果去復習初三的知識,又沒有時間去補習初一初二落下的知識。
時間倉促顧此失彼,很多知識沒有復習到位,沒有補起來,必然形成初三天上地下的差距,這就是很多初中生的中考總分與其他同學相差一二百分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初中三年每一年都很重要,都不能掉以輕心,要讓孩子從初一開始就要做到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基礎穩(wěn)固穩(wěn)扎穩(wěn)打考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