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3+1+2意味著什么?
隨著新的高考政策的推出,許多人不知道3+1+2意味著什么。下面就和網絡小編一起學習一下高考3+1+2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新高考選考注意事項。
3+1+2模式中的3指的是語文、數學、外語,這是必須的選課
1和2的意思是,如果孩子選擇了文科課程,那么他接下來會選擇兩門理科課程。
如果孩子上了一門理科,那么接下來他就要上兩門文科。
從選課,的這一規(guī)定我們可以看出,它不是3號,而是1號,當孩子在選課
2.下面是我對孩子如何選擇1和2的看法。
1.把利益放在選課的首位
選課,不顧利益,對學生視而不見。
就學習過程而言,是痛苦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因此,在選課,留學的學生必須充分考慮他們的興趣。對文學感興趣,多選擇文科類的課程,和自己覺得容易學的理科課程。
興趣偏多,多選擇理科課程,文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這是選課的首要原則
2.自身的智力特點是不可忽視的。
雖然有些學生對理科課程感興趣,但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成績是非常困難的。
有的同學可能對文科課程很感興趣,但是在實踐中還是學不到一些課程,成績肯定會慢慢提高。因此,當學生在選課,時,他們必須從自己的智力特點出發(fā),決不能隨大流。
不然以后會后悔的。
3.還要考慮以后大學學什么。
對于大部分高中生來說,上高中的目的是為了上大學。
所以高中生在高中分科的時候,要對自己將來打算在大學學什么有一個基本的心理準備。這樣,你選擇的課程對你將來上大學有幫助。
4.還要考慮自己以后要做什么。
選課興趣自然是第一位的,但在照顧他興趣的前提下,大學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問題也不容忽視。目前,我國的就業(yè)形勢非常嚴峻。高中生作為未來就業(yè)大軍中的一員,在選課時不能只考慮就業(yè)問題。他們在高中一定要有就業(yè)意識。
5.也考慮一下考研
一些學生在大學畢業(yè)后仍然想去考研,所以在選擇課程時也應該考慮這個問題。在高中有許多科學課程,但在大學和考研,科學課程是主要課程。
高中有很多文科課程,大學和考研都以文科課程為主
那么,這和考研?有什么關系
關系真的非同一般。
從我國每年研究生考上大學的比例來看,理工科專業(yè)遠遠多于文史類專業(yè)。
但從錄取難度來說,理工科和文史類差別不大。所以,考生在高一選擇科目時,或多或少都要考慮這個問題。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一選擇一門學科,就是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如果你選對了高一,你以后的生活會很精彩。
如果高中犯了錯,以后的人生可能會很黯淡。新高考3+1+2和3+3的區(qū)別與“3+1+2”相比,新高考模式“3+3”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滿足學生選擇更多的組合項目。但對于選考項目的組合,表面上看,考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但是很多學校的教學條件和師資配備跟不上當前新高考模式的選擇組合。而且組合多了會導致選科混亂,考生沒有辦法進行完整的教學評價。選擇多了當然是個好主意,但是很多情況都是處于理想狀態(tài),具體執(zhí)行還需要很長時間來完善。
新高考模式的改革給了考生更多的選擇,但實際上是增加了考生的負擔,而不是減輕他們的壓力。面對“3+3”和“3+1+2”的組合,考生可以選擇的余地越大,那么高一高二就需要承擔更多的學習壓力,因為只要不決定選哪些科目,那么每一科對自己來說都是重點科目,不能放松。相比“3+1+2”,“3+3”考生可能面臨更大的學習壓力。
采用新高考“3+1+2”模式的省份也是高考教育大省,如江蘇、湖南、河北等省。與“3+1+2”相比,“3+3”是一種跨度更小的新高考改革。在考慮“3+1+2”模式之前,他們應該學習浙江的新高考模式。浙江的新高考模式是“3+(七選三)”。新高考實施前的幾年,漏洞很多,其中比較明顯的一個就是物理考生選考人數持續(xù)下降。
對于很多高校的理工科專業(yè),一般都要求有物理背景。所以采用“3+1+2”模式還是以傳統文理為主,讓考生選擇相對較多的組合,應該是一個相對突破和保守的方案,有利于穩(wěn)步前進。
每年高考結束后,考生和家長都會后悔在兩件事上取得了好成績,卻沒有被自己喜歡的專業(yè)錄取,或者是分數低被自己喜歡的專業(yè)錄取。
這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所以要找到這兩個因素的最佳組合:成績和專業(yè)方向。
專業(yè)方向因素是根本,是由重點學科決定的。在3+1+2的模式下,1已經被選為重點學科,也就是說你可以從相應文科方向的大部分專業(yè)中進行選擇。
在此基礎上,根據選擇的細分專業(yè)選擇相應的科目。3+3模式下,選擇更加靈活,根據細分專業(yè)選擇一到兩個重點學科即可。
說到這,必須強調的是,考生要提前科學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選擇了重點學科后,為了得到更高的分數,選擇其他學科的原則只有一個。高考考生多,差一分就可能與心儀的院校失之交臂。
一般來說,感興趣的學科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即使在選題前并不突出,在選題后也會越來越好。最客觀的方法是在選擇科目之前,先把歷次重要考試的分數匯總一下,選擇綜合排名最高的科目應該沒什么問題。只要新高考科目能正確認識自己(通過高中生專業(yè)定向測評等。)并綜合考慮以下六個因素,他們才能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
第一,學科基礎好,意味著有成績,相當于起點好。
選擇優(yōu)勢學科的意義不言而喻。第二,提升空間學科基礎代表實際情況,提升空間代表未來可能。是學科結束后、高考前影響學科成績變量的關鍵因素。
有的同學可能有的科目基礎很差,但可能一兩年后還是會超過別人。第三,興趣傾向讓人覺得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是快樂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進行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習動力,還可以大大減少學習過程中的厭學、懶惰等負面因素,有時還能事半功倍。
四。大學要求對于實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區(qū),大學會發(fā)布各專業(yè)的選考科目要求。只有按要求選了必考科目,才能在高考時填報專業(yè)。
這是學生和家長必須明白的。5.專業(yè)選擇新高考改革的一大重點是強調
職業(yè)規(guī)劃可以看作是專業(yè)選擇的衍生品,是基于專業(yè)銜接的更長遠的考慮。在這個階段,家長應該開始規(guī)劃孩子的職業(yè)發(fā)展。高中生重視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