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我國教育教學的總指揮棒,目前高考改革雛形已定,中考作為為高考選擇人才的初級門檻,改革必然勢在必行。
在眾多中考已經(jīng)改革的省份中,最近遼寧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格外引人注目,本方案決定從今年秋季開學,從七年級學生開始執(zhí)行,其中最大的變革體現(xiàn)在:
考試科目增加至13科,除語、數(shù)、外,還有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生物,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勞動教育等。
其中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生物學四科采取開卷考試形式。這樣一來,真正主要采取閉卷筆試考試的就只剩下了語、數(shù)、外,人們不僅要問,歷史、道法、地理、歷史4科開卷考試是不是意味著孩子們的學習難度減小,中考變得容易起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既然是開卷考試,考試內(nèi)容一定會很少考死記硬背的內(nèi)容。這和遼寧中考改革強調(diào)的要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內(nèi)容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拿各地已經(jīng)實行多年開卷考試的歷史和道德與法制來說,學生們不難發(fā)現(xiàn),實行開卷考試后,所考題目有了質(zhì)的變化,大量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類東西很少考到,而大量綜合性,分析類題型大量出現(xiàn),試題難度不但沒有減小反而增大了。
拿歷史來說,為了讓孩子打好基礎,小徐老師所在學校初一至初三上學期都采取閉卷考試,結果初三下半年執(zhí)行閉卷考試后,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平均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得多。
一方面,初三下學期開始進行綜合性復習,所考內(nèi)容和中考接軌,綜合性問題增加,所考查知識點跨度大,綜合性高,因此難度有所加大。
另一方面,實行開卷考試后,一些基礎不牢固的學生,需要翻書來查閱自己記憶不牢固的知識點, 不知不覺中占用了大量時間,以至于要么做不完題目,要么答題時沒有完整的思路,造成答題角度不全而扣分嚴重。
真正考上幾次開卷以后,學生們才徹底心服口服,原來老師一再表示“不要寄希望于開卷,基礎知識一定要掌握牢固”的話所言不假。
開卷考試科目考察的識記類題目很少很少,即使是一道選擇題,也需要考生迅速從題目所給信息中進行綜合分析,從而聯(lián)系相關多個知識點進行判斷,迅速找到解題突破口,如果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就很難融會貫通,也就很難全面,精準的解決問題。這也意味著即使翻書也很難直接找到答案。
既然開卷考試科目很少考死記硬背內(nèi)容,那么開卷考試科目如何來學呢?
像閉卷考試一樣將該熟記的基礎知識記牢,也只有記牢各章節(jié)重點知識,才能將所學融會貫通,在分析綜合性題目時,分析解題能力才會得以體現(xiàn)。
開卷考試后,每道題所考查知識點跨度大,綜合性強,如果不能將所學內(nèi)容融會貫通,很難通過翻書找到正確解題思路。
歷史、政治、地理、生物考試,選擇題占比大多在三分之一,少說也要20幾道,如果每一道題都需要翻書印證答案的話,占用時間一定足夠長,這樣一來,做后面難度更大的綜合分析題目時時間就變得倉促,再加上翻書找答案等,往往就會出現(xiàn)要么答題不夠全面,最慘的是有可能審題不清而答題思路出錯等。
因此,開卷考試科目,平時一定要打好基礎,做到將每章節(jié)的知識點以及其中的聯(lián)系了如指掌,做到選擇題不翻書也有把握做對,這樣不僅可提高選擇題的得分率,而且為思考后面較難的大題留出充足的思考和查答案的時間。
開卷考試科目所出考題,一般答案在課本內(nèi),但題目信息卻多來自課本之外,比如歷史題的題目信息有可能來自《世界通史》,來自《史記》等;道德與法制的題目信息有可能來自新聞熱點;地理的題目信息有可能來自某篇知名地理類論文等,但要想一眼識別題目信息與課本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一定的知識面是不可能有如此敏銳的洞察力的。因此開卷考試科目,必須拓寬知識面。
那么如何拓寬知識面呢?一來可以多讀讀比較著名的歷史類、地理類、生物類、新聞熱點分析類書籍;二來可以通過大量做題來熟悉各種各樣的題目信息,通過查資料或問老師,了解更多題目信息與課本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
總之,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生物學四科開卷考試,并不意味著考試變簡單,學生要盡快適應開卷考試模式,既要將所學基礎知識熟練掌握,達到融會貫通,更要不斷拓寬知識面,才能在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